办理情况查询
昵称:
充满问号的莹莹同学
留言日期:
2020-08-05
主题:
普宁洪阳镇地名的历史和命名由来
内容:
您好,尊敬的领导们,我正在学习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地名由来。当学习到洪阳镇的时候,我发现网络上能够搜寻到的资料比较少和单一,想通过政府网站咨询的途径了解到更多“洪阳镇”的信息、“洪阳”一名的由来,除了源于“洪山之阳/南”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历史渊源或典故,当地的先民是否在此地曾有过与洪山的不解之缘,等等。感谢查看我的问题,盼回复,辛苦了!
查询结果
受理时间:
2020-08-05
答复时间:
2020-08-07
答复单位:
揭阳市普宁市民政局
答复内容:

同学你好!关于洪阳的地名来源,以下资料供参考。


洪阳,普宁旧县城,古称厚屿。相传宋末闽莆邑名士方瑶,遍游名山胜迹,至洪山之南,见山明水秀,云:“诸峰巑岏,四水环归,卜吉无踰于此”。遂于此定居。因地处洪山之南,山之南曰“阳”,故名。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普宁置县后,至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县治从贵屿迁此,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建城池。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于流沙成立,经中共潮汕地委核准,普宁县城设于流沙。1949年10月故城(洪阳)解放,洪阳镇区设为洪阳市,1950年5月改为洪阳区,1951年8月改称普宁县第一区,1958年3月撤区设洪阳乡,9月并入洪阳人民公社,1961年3月析出为洪阳、四联、八联等人民公社,1963年1月并为洪阳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设洪阳区,1986年12月6日撤区设洪阳镇。


1986 年,普宁县修志办公室,于潮阳县贵屿镇北林村“北宫”前壁发现《去思》碑,此碑证实了“明史”关于普宁建置时名为“普宁县”的记载,有很高历史价值。后来又在洪阳仙步村古官道旁发现一碑界:“普宁县,灰路东至揭阳,西至惠界,计程八十里。乾隆四十三年,岁次仲冬。”落款为“普宁知县:钱章”。这是普宁初建时县名就是“普宁县”的佐证。


1959年9月,普宁县修志委员会编的《普宁新志》载,从地形看,普宁主要分为三个山系:西部南阳山系,南部大南山系,北部小北山系,东部和中部是平原。大南面北山的小北山,地处普宁东北部,向东延续伸入潮阳,是一个孤立的低丘。它以铁山为中心,向东倾斜成一粪箕地形,构成南径谷地平原;向西倾斜的构成两条弧形低丘山脉:南弧低丘山脉从铁山向西南倾斜,经平林山、英歌山等低丘过渡到笔架山、溪桥山至乌石山,向白坑湖围绕。从南弧低丘的右支经英歌山、乌目山、赤岗山、石母山,向洪阳环绕,和北弧形山脉构成了一个不太完整的洪阳盆地,其地势优美,素有“底盘珠”之美称。盆地底部低平,高度多在海拔10米以内,土壤肥沃,发展农业生产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

自明嘉靖至新中国成立前历300多年,洪阳之所以设为县治,据说它在军事上的地理位置优越,是统治者选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洪阳盆地周围低丘环绕,军事上易守难攻,北有洪山、大坪山控制往返揭阳的谷地走廊和榕江水道,东有通往潮阳的陈洞径,南有通往大坝的平林山,西有通往棉湖的赤岗山,地势天成。


洪阳的地理位置在普宁市区15.8公里处,东经116°13 ' 04 ",北纬23°26 ' 12 " ,面积 63 . 20 平方公里。镇域的东、南、西、北分别与广太镇、麒麟镇、大坝镇、赤岗镇和南溪镇为邻。


洪阳地处榕江中游平原。东倚铁山、北临洪山,两山诸水于镇区附近汇入洪阳河,然后东北流经广太镇、南溪镇入榕江。洪阳属南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1.3 ℃,年均降水量 1738毫米,无霜期352天。矿产资源有褐铁矿、泥炭土、磷灰土等。


洪阳镇水陆交通便利。为普宁市北部重要交通枢纽。


洪山:北宋初年,洪、高、黄等姓居民从别处迁到现今的洪山村居住。南宋初年,陈氏一支从福建省迁澄海县,再迁于此,后他姓相继迁出。村后有座大山,因初时洪姓为大姓,把山起名洪山,村命名为洪山村。


满意度:
我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