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出成果、有特色、攒后劲的活力之源。近年来,赤岗镇党委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善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着力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最优解”,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党建根基
“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我们镇推进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竞争力。”赤岗镇党委书记郑碧浩表示。近年来,赤岗镇紧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以培优建强干部队伍为抓手,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思想认识上“加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成效的好坏。赤岗镇坚持以抓好党的思想建设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开展“三联三服务”专项行动和“十学联动”活动基础上,突出党委带头学、支部跟进学,以理论学习强化推动干事创业面貌转变。
在责任落实上“加压”。立足赤岗实际,制订了《赤岗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项目化实施、清单式管理,提出了5大方面30项举措,并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考核指标“40条”,建立镇领导干部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推动58名镇党员干部分村分片,具体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开展,逐步构建上下贯通、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坚持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导向,去年以来,在村级换届选优配强,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和全部“三个一肩挑”、“交叉任职”的基础上,通过培养补充2名村“两委”干部,调整补充32名村后备干部,有力夯实抓乡村振兴的队伍基础。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充分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积极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实用人才,不断壮大人才骨干力量。
在业务储备上“加深”。针对镇中层干部青黄不接、村干部业务不够熟悉的实际,赤岗镇依托镇委党校开设了“青干育苗班”等11个主体班次,大力提升了镇村干部服务能力和素质。据了解,青干育苗班是赤岗镇委党校举办的特色主体班次,以打造“听、读、看、写、讲、评”立体式学教体系为抓手,为中青年干部的成长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此外,赤岗镇还深入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头雁提升、群雁建强、雏雁培育”三项计划,组织1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揭阳市、普宁市两级培训,致力破解“本领恐慌”。
“减”去疑难杂症,做优基层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基层社会的稳定,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赤岗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动力引擎”,锚定基层需求,用好“减”字诀,不断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减”去痛堵难,“减”出服务便利化。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尽的公章……“一直在路上”曾是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写照。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破解“事难办”现状,赤岗镇坚持以“三个最”为导向,全面落实“马上办”“限时办”“自助办”等措施,优化办事流程4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1项,在镇村两级配置17台“粤智助”一体机,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减”去盲散空,“减”出治理精细化。如何保障村民的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不仅要靠党组织带领党员发挥作用,更要靠制度机制来保证。为此,赤岗镇探索建立党员包片联户机制,即结合楼栋、街巷等地理分布,把全镇16个村(社区)划分为793个片区,推动808名农村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所在片区的11743户群众,统筹推进综合治理、人居环境等工作,有效实现了民情在网格中掌握、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在网格中化解、问题在网格中解决。
“‘种好治理责任田,栽好治理常青树’,我们将继续探索实施好“积分制”“清单制”,以党员和村民为积分对象,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擦亮‘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这块金字招牌。”五福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洪说。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赤岗镇以五福屿村为试点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设置19项农户积分评分项目,建立村级小微权力等5项清单,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同时,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积分兑换超市”,让村民看到了参与积分制管理带来的实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减”去脏乱差,“减”出环境洁靓化。“沿路的花草树木葱葱郁郁,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又多了一个可以散步娱乐的好地方……”“原先臭气哄天的露天废旧老厕池,华丽变身,变成了党的创新思想的宣传阵地。”这些变化,皆是赤岗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阶段来,赤岗镇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以环境提升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责任制,将镇班子成员、包村同志、村书记定为镇村两级责任人,通过划片包干、管护到人,推动环境从“脏乱差”向“绿净美”转变。同时,坚持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在引领示范下,村民自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改变了以往“当天整治,隔天反弹”的局面,整洁美貌的镇容村貌逐步展现。
“乘”出融合效应,激活产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赤岗镇紧紧抓住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把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创新方式方法,做实“党建+乡村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特色板块,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党建引领“乘”效。“我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荔枝新品种培育”“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一体化党建工作网络,对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分析、解决……”在赤岗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交流互动会上,经验分享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阶段来,赤岗镇党委立足当好“前沿作战部”,在抓好5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交流互动会、现场观摩会、外出学习培训,充分发挥乘法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聚焦项目推动“乘”绩。牢固树立“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党建引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探索“镇领导班子牵头+村书记主抓+党员干部共建”的模式,有效推动涵盖基础建设、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23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落实,切实做到将党建工作“软实力”转化为项目建设“硬支撑”。
聚焦特色产业“乘”果。赤岗镇坚持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成立玲珑荔枝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设镇奶牛产业园,全力推进赤岗山荔枝、埔下豆干、陈厝寨和赤过鸟牛奶制品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如赤岗山村党委聚焦产业振兴,深入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大力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成立了普宁市玲珑荔枝专业合作社,注册“赤岗山龙鳞”商标,定期通过组织“田间课堂”培训、荔枝产业发展座谈会等形式,以党员致富能手带动村民掌握关键种植养护技术、提高荔枝产量,想方设法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要带动更多的人学习种植技术,让群众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赤岗山村玲珑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壮旭表示。该村荔枝种植面积现有2100多亩、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2021年总产值约2000万元。
“除”去沉疴积弊,树立新风正气
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水平,赤岗镇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向沉疴积弊亮剑,以清风正气护航干事创业。
“除”去陈风陋习树新风。赤岗镇按照普宁市委关于创建“红色领航、普宁先锋”党建品牌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创新开展“赤心向党、岗位建功”实践活动,明确4方面13项具体工作举措,对标普宁发展“六问”、干部作风“八问”,查问题、列清单、立整改,用工作实绩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除”去官僚习气接地气。在干中学、学中干,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赤岗镇坚持在基层一线蹲苗历练,针对中青年干部阅历浅、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的短板和问题,推动其“走出去”,围绕乡村振兴、美丽圩镇、雨污分流等主题,落实他们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深入到农村一线认真调查研究、了解群众诉求并撰写调研报告。阶段来共形成了18篇调研报告,为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除”去服务距离贴民心。赤岗镇突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构建镇、村、村民小组三级党群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推动党建阵地向下移、党建职能向下沉,建成了镇村覆盖、上下联动、功能集成的党群服务圈。高标准建成镇党群服务中心,突出“软硬件”两手抓、双提升,荣获“揭阳市窗口服务文明集体”称号。统筹推进1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打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为目标,对五福屿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在“一厅五室”建设基础上,创新建设积分兑换超市和党群议事厅,推动“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试点设立西林村顶埕村民小组党群服务站,突出工作告知、服务代办、群众议事,把党群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