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来,流沙东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着力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在各级党政的共同努力下,我街道北山村与燎原街道果陇村摒弃前嫌、化解恩怨,缔结友好村。
两村渊源
北山村位于我街道东北部,地形属半丘陵地带,全村面积约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万余人,海内外乡贤近8万人,村民主要姓许。果陇村属普宁市燎原街道管辖,地处白坑湖出口、练江平原,面积近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万多人,村民主要姓庄。
两村相距仅仅6公里左右,但200多年来,可能是因旧社会争田地、山地或水源等,两村结下了世仇,并且定下规矩,要求子孙后代不得往来,也不得通婚。这一规矩经口头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并无文献记载可供查询。
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府引领
两村互不通婚的历史恩怨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妥善化解两村历史恩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我街道、北山村切实发挥主体作用,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目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街道与北山村、北山村与村民分别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并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北山村“两委”积极牵线搭桥,引导北山村乡贤咨询委员会、福利会形成对移风易俗的思想共鸣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智囊团、公道杯、宣传员、助推器”作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与果陇村多方沟通协商,合力引导村民达成协议,化解历史恩怨,做到借民望、顺民意、得民心。
5月1日、4日,果陇村、北山村先后发布公告,宣布结为友好邻村,携手共创新时代美丽乡村。
5月6日上午,由北山村“两委”干部,乡贤咨询委员会、福利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40名代表,在果陇村仪仗队的欢迎下,到果陇村太祖祠向果陇村赠送“眭邻友善”缔结友好乡村牌匾,并签订《缔结友好村协议书》,内容包括促进两村教育、经济、环境、文化(包括民风民俗、婚娶)等,正式宣布打破陈规,两村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正面引导宣传,树立新风正气
以两村缔结友好村为契机,通过南方日报、揭阳日报、普宁电视台等媒体,通过“普宁流沙东”公众号,加强正面引导宣传,树立新风正气,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5月11日一大早,北山村“两委”干部、乡贤、族老、少年英歌队等在村口两侧排开,翘首以盼,以隆重的仪式欢迎果陇村代表的回访,并在村老祠举行赠匾仪式,接受果陇村赠送的“眭邻友善”缔结友好乡村牌匾。
北山村与果陇村此次摒弃前嫌、化解恩怨、缔结友好村,得到了两村村民的热烈支持、纷纷点赞,认为此举化解了历史恩怨,卸下了村民们思想上的包袱,消除了村民们的情绪,融合了宗亲们的感情,让两个村团结起来,对维护地方、社会和谐稳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给社会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
两村代表表示今后一定多“走亲戚”,多交流多合作,让两村友谊长期巩固。
接下来,我街道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乡贤在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中的咨询和助推作用,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北山村也将在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与果陇村展开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两地形成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