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第二代钻蛀性螟虫、第三代稻飞虱、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或细菌性条斑病,局部地区有普矮病;同时也要关注稻跗线螨、稻粉虱等的发生为害。
1、预计第二代钻蛀性螟虫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世代。螟蛾盛发期为5月24日-6月4日左右,螟蛾盛发高峰期为5月27日左右,螟卵盛孵期为6月1日-12日,螟卵盛孵高峰期为6月4日左右(调查发现我市插植期相差很大,不同地区发育进度有别,以上仅供参考)。预报依据:(1)为害率及残虫量:据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调查,第一代水稻螟虫为害率为0.31%,每亩残存虫量171头,比去年多11头。(2)发育进度: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月10日调查,总虫37头,其中死虫1头死亡率为3.03%,三龄8头, 四龄11头, 五龄7头,预蛹2头,蛹4头,化蛹率为12.5%;5月13日调查,总虫32头,蛹4头化蛹率为12.9%;5月16日调查,总虫33头,蛹5头化蛹率为15.63%;5月19日调查,总虫33头,蛹6头化蛹率为19.35%。
2、预计第三代稻飞虱为中等偏重发生世代。据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月中、下旬田间调查,每百科有稻飞虱成若虫200-800头,最高达2000头(凡达防治指标要求进行挑治);百科卵排200-400条,最高达600条;5月4日至19日,南径镇灯诱共1053头(有两次迁入峰,分别为4月27日诱360头、5月6日诱383头)。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目前田间食料丰富,温度适宜,且稻飞虱繁殖力强,随着降雨增加和西南气流活动频繁、外地虫源将陆续迁入补充,虫口密度会继续上升,后期为害加重;今年迁入早、量大,要高度重视防控,以防造成严重损失和“穿顶”。
3、预计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世代。据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月中、下旬田间调查个别田间稻纵卷叶螟亩幼虫量高达11000头。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随着主汛期的到来,降雨量增加,利于外地虫源迁入、繁殖,田间虫口密度将继续上升(凡达防治指标要求进行挑治)。
4、预计纹枯病为中等偏重发生。据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月中、下旬田间调查,一般病株率为0.2-3.38%,病情指数0.25-1.09;纹枯病是普发性病害,当前田间菌源普遍存在,随着田间稻株荫蔽,温、湿度增高,环境条件有利于该病的扩展蔓延,纹枯病将逐渐加重。
5、水稻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世代。由于插植品种(组合)多数不抗病、且菌源普遍存在,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危险性加大。5月中、下旬田间调查,细菌性病害零星发生,梅塘镇大东山村、石鸟洋已零星发生,南径镇龙门村、碧屿村、车厝围村个别田块发生严重。早稻破口、抽穗期为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已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稻田以及易感病品种受害将较重。
6、稻瘟病为中等发生。由于插植品种(组合)多数不抗病、且菌源普遍存在,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危险性加大。5月中、下旬田间调查,稻瘟病零星发生。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田间监测,警惕稻叶瘟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上流行风险。早稻破口、抽穗期为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穗颈稻瘟的发生、流行;以山区半山区、历史稻瘟病发生区和前段已发生叶稻瘟的稻田以及易感病品种受害将较重。
二、防治意见
据省气候中心预计,目前我市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龙舟水”多次大范围降雨、台风暴雨影响较为频繁,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迁入、繁衍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流行。水稻品种多,播植期不一,桥梁田较多,利于多种病虫的辗转为害;水稻中后期稻田荫蔽郁闭度增大,破口期稻株抗逆性差,营养条件丰富,利于各种病虫的繁衍为害。
农业技术部门要深入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分类指导,适时组织防治;坚持“抓盛孵、守破口”、“ 先破口、先施药” 和“守破口、保齐穗”的原则,严把“破口”关;认真抓好防治兼治工作,着重抓好水稻破口期至抽穗扬花期病虫的防控工作;后期要重点防控稻飞虱,防止造成“穿顶”。现提出如下防治意见,供参考:
1. 防治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第二代水稻螟卵盛孵期间(6月1日至12日) ,稻田分二次喷药普治,第一次为6月1日,第二次为6月6日(要根据当地螟卵盛孵期来施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一种对口农药。
2.若稻飞虱每百科稻虫口密度在1000头以上的,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呋虫胺、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烯啶·吡蚜酮等一种对口农药兑水量为75公斤,喷药时田间应有浅水层。由于水稻生长后期田间郁蔽,施药时要对足水量,对稻株中下部喷雾。无人机防治要加大兑水量或加入助剂,降低飞防高度和速度。
3.防治纹枯病、稻曲病:每亩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井冈·己唑醇等一种对口农药。
4. 凡已发生稻瘟病的稻田, 每亩次可选用三环唑、己唑醇·稻瘟灵、春雷霉素、吡唑醚菌酯、咪鲜胺等一种对口药剂进行防治。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药预防穗颈稻瘟。
5. 历史白叶枯病或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区和已发生细菌性病害的稻田,应立即喷药防治,每亩可用噻霉酮、噻唑锌、噻菌铜、喹淋铜、叶枯宁(川化018)、氯溴异氰尿酸、中生菌素等一种对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