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市人民政府
传统铸基 电商赋能 普宁县域经济脉动强劲
来源:普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5-08-27 11:04 浏览次数:- 【字体: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普宁国际服装城的玻璃幕墙,24岁的电商主播晓雨已对着镜头展示新款内衣的面料细节,直播间里滚动的订单信息与后台快速跳转的物流单交织成忙碌的晨曲。与此同时,洪阳镇万花园的智能温室内,返乡创业的90后青年小陈正通过手机APP调节蝴蝶兰生长的湿度参数,屏幕上同步显示着来自上海的线上订单提醒。

  在普宁,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当传统产业的深厚根基遇上电商浪潮的澎湃动能,当返乡青年的创意火花撞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一幅“老树发新枝、新芽成繁林”的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

纺织业的数字破茧

  “以前在东莞打工,每天踩着缝纫机重复同一个动作;现在在家开网店,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订单就从全国飞来。”在普宁市池尾街道上寮村,30岁的陈嘉欣点开后台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格外亮眼:昨天单日销售额突破80万元。这个曾在外漂泊五年的打工妹,如今已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带动周边12户农户从事服装加工,户均月增收超6000元。

  陈嘉欣的蜕变,是普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革命”的缩影。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普宁拥有7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成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延续数十年。但真正让这个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的,是电商赋予的“翅膀”。2024 年,普宁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1325.45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占比超六成,数字背后,是像陈嘉欣这样的创业者们用键盘敲出的新赛道。

图片

  在上寮村“一街两园一城”的电商集聚区,3000家服装网批实体店与3万多家淘宝C店组成了庞大的“数字工厂”。这里的商户们创造出“上午选品、中午生产、下午发货”的惊人效率:清晨接到的订单,中午就能在隔壁加工厂完成缝制,傍晚便随着快递车奔赴全国。“最忙的时候,我们村每天发出10万个包裹,快递车从村口排到国道。”村支书指着墙上的物流热力图介绍,这条曾经零散的小街巷,如今已是粤东最大的服装电商批销中心。

图片

图片

  为让传统产业“智”起来,普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投入35亿元建设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72家入驻企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推动2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建成2个5G全连接工厂;每年开展电商培训超200场,培育出30多万名电商从业者。如今,从车间里的智能吊挂系统到直播间的AI试衣间,从1688的批发平台到TEMU的跨境店铺,数字基因已深深植入纺织产业的每一个环节。

打造粤东花卉产业新高地

  “这株普宁黄杨盆景,昨天在直播间被上海客户以8.8万元拍走。”在洪阳镇宝镜院村,林秋燕正小心翼翼地为盆景缠上保护棉。这个曾靠种水稻勉强糊口的农妇,如今靠着“前店后基地”的模式,每年通过电商卖出近200万元的花木,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楼,还带动周边7户农户加入盆景种植。

图片

图片

  林秋燕的幸福生活,源于万花园的“磁石效应”。这个占地2.5万亩的花卉王国,串联起洪阳镇8个村、辐射周边4镇32个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花卉产业共同体。3000多个花木场里,普宁黄杨、蝴蝶兰、红掌等500多个品种茁壮成长,年销售额达15亿元。电商的介入,让这些“田间花草”变成了“网上金枝”。近60名大学生返乡投身花卉电商,去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宝镜院太空花卉”等10多个商标通过网络走向全国。

  在万花园数字交易平台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各地的订单数据。这个集“基地+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数据平台,让花农们坐在家里就能“货比三家”,彻底改变了过去“守着花田等客来”的被动局面。“以前最怕台风天,花卖不出去就烂在地里,现在平台能提前预警,还能联系外地客商保底收购。”种植户老杨指着手机上的“气象预警+订单匹配”功能,眼里满是感激。

  产业的兴旺带来了乡村的蝶变。宝镜院村2300户农户几乎家家从事花卉经营,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村里的主干道旁,花木展厅、物流站点、培训中心依次排开,昔日的泥土地变成了石板路,低矮的瓦房换成了小洋楼。仅去年一年,村里就有18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带着新技术新模式加入花卉产业。

  这一切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普宁推行“企业联络员”制度,为花卉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员”,从土地流转到商标注册全程“帮跑腿”;组建28支科技特派员团队,手把手教农户嫁接技术、培育新品种;举办中国(普宁)绿美花卉展销会,让“普宁黄杨”等特色品种走向全国。如今,“普宁黄杨”市场份额占全国35%以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受理产品,而总投资2.6亿元的国际花卉数字生态港,正让这个“花卉之乡”向“国际花都”迈进。

| 大健康产业药香“云”涌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中药名城”试点城市,普宁的医药健康产业正书写着传统中医药现代化的新篇章。2024年,普宁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达271.2亿元,中药材专业市场年均交易额约12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粤东第一,形成了从种植到流通的完整产业生态。

图片

  在上游种植环节,普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普侨镇虎乳菌、南溪镇鼓首花头、梅林镇三叉苦等标准化产区,全市1.6万亩种植基地年产中药材1.75万吨,涵盖岗梅、三叉苦等700多个品种。中游加工环节,22家药品生产企业与600家医疗器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康美药业制定700多项中医药编码国家标准,建成“国家中药饮片GMP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生产普药饮片1000多种、品规2000多个。下游流通环节,全国最大的贵细中药材采购中心——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聚集600余家商户,依托康美物流港和省内最大的利泰自动化立体仓库,配套20余家联运企业与100多条运输线路,构建起高效的医药流通网络,2025年1-5月辖区企业出口中药材达5047万元,同比增长16.3%。

图片

  普宁充分发挥“一主三副园区”平台作用,在普宁产业园池尾科技工业园等园区聚集医药企业,近年来招引的安诺药业、绿洲医药等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2024年园区药企产值合计超 23.63亿元。规划面积4.1平方千米的生命科学产业园正在谋划建设,将打造粤东生命科学与生态康养示范区。产学研融合催生新业态,企业以人参、西洋参等为原料开发菊皇茶、五花茶等“药食同源”产品,研发阿胶归芪、蛋白口服液等生物技术保健食品。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康美药业运营全国唯一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建成国际认证的CNAS、CMA检测中心,申请专利850余件;利泰制药10个产品获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普宁深化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合作,编制出台《普宁市医药健康产业规划》《普宁市医药健康产业5年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2024年以来,已招引中药饮片、化学药制造、医药流通等生物医药类项目9个,预计总投资约21亿元,为打造区域性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普宁已成为广东省药品批发企业最多的县级市,拥有64家药品批发企业、14家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及57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医药电商发展,2024年招引的9个生物医药项目中,3个包含电商平台建设内容,总投资约21亿元。

  普宁的产业版图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未如此紧密。在政策的春风里,在创业者的奋斗中,这座城市的产业根基愈发深厚,发展动能愈发强劲,正以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书写着属于粤东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