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文号: | ||
---|---|---|---|
目录组配分类: | 馆务概况 | 发布时间: | 2025-10-17 16 |
为了传承普宁嵌瓷技艺,让非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由普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普宁市文化馆、普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屋顶上的建筑艺术”——普宁嵌瓷专题图片展10月1日起在市文化馆展出。
一块不起眼的碎瓷片,在普宁匠人眼中,可化为凤凰的绚丽羽翼,亦可化作牡丹绽放的花瓣。一片片色彩斑斓的碎瓷在他们的巧手下创意地镶嵌在一起,这便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三大汉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普宁嵌瓷。 普宁嵌瓷,作为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和建筑装饰艺术,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将精薄瓷片通过剪取、镶嵌等工艺,创作出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嵌瓷作品,广泛应用于庙宇、祠堂、民居等建筑的屋顶、屋脊、屋檐、照壁等表面。 普宁嵌瓷题材广泛,多以吉祥、长寿、富贵等传统意象为主,其构图气势雄伟,构图匀称,线条粗犷有力,色彩鲜艳明快,立体感强,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风格。它一改以往建筑装饰平面化的手法,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东南亚一带和台湾地区,成为普宁一张亮丽的非遗文化名片。2008年,普宁嵌瓷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