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全力打造整洁优美人居环境
来源: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时间:2025-03-07 17:21:19 浏览次数: - 【字体:

  阶段以来,普宁市紧紧围绕城乡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目标,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普宁市严格遵循“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建设准则,因地制宜开展规划布局。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方面,已成功建成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普宁市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一期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于2020年4月实现“72+24h”满负荷运行;二期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在2021年12月达成“72+24h”满负荷运转。北部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项目总设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餐厨垃圾200吨,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餐厨垃圾100吨,已于2024年9月26日正式接收处理我市北部六镇的生活垃圾,并在11月19日进入商业运营。目前,全市垃圾处理能力已跃升至2700吨/天,完全能够满足全市日均约1763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约93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在2021年底便率先在省内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比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在转运站及村级收集点建设上,全市现有生活垃圾转运站(点)67座,配备转运车64辆。其中市区43座,正在运营38座,改建1座,停用4座,配备转运车26辆,均实行市场化运作集中转运。近年来,流沙东街道华溪、流沙西街道平湖、普侨镇、云落镇、高埔镇、里湖镇、麒麟镇、南溪镇、云落镇、船埔镇、梅林镇、下架山镇等多个乡镇街道的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完成新建改建并投产,大南山街道陂沟、流沙东街道湖东、新坛等多地中转站主体工程建设也已完工。577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了1288个村级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二、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

(一)“门前三包”整治持续发力

市容环卫部门针对城区主次干道、商业街区以及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整治临街商户违反“门前三包”行为1937宗。其中,清理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895宗,督促临街商户门前卫生清扫785宗,通过逐户宣传与检查,提高商户对门前卫生责任的重视;整治临街商户门前乱堆放杂物垃圾257宗,确保街道环境整洁有序。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网格街面巡查,针对“门前三包”易反复区域,增加巡查频次,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深入走访沿街商户,发放告知书,经常性开展“门前三包”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专场,增强商户自律意识,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

(二)余泥渣土管理严格规范

在施工旺季,市容环卫部门协同交通、交警、城管执法等多部门,采取全天不间断巡查方式,加大对偷拉偷运、沿街撒漏、违规乱倒建筑垃圾等行为的管控力度。今年累计查处门店装修乱堆乱排物料渣土及泥头车运输撒漏污染路面行为48宗。如在“星河明珠湾”“保利和府”等20余个重点项目施工期间,责令工地对污染路面进行清扫清洗,要求项目承包单位严格落实防尘降污措施。深入社区、开发小区、主要街道等地开展宣传活动130余次,规范教育临街门店业主及时清运装修渣土72宗,责成属地建筑业主及时清运建筑垃圾41宗。出动300多人次清理泥头车撒漏污染路面的沙土,累计清运偷排和撒漏建筑渣土约16立方米,有效净化了道路环境。

(三)综合整治提升城市面貌

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以及市区人居环境整治集中统一行动。各辖区市容环卫所、市容管理大队、保洁公司联合行动,对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以及道路两侧的暴露垃圾、大件垃圾、“牛皮癣”进行全面清理。共清运卫生死角、积压垃圾42吨,清除杂草1万余平方米,清理小广告9千余条,城区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城市“路面不见暴露垃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三、环卫保洁和管理机制创新升级

(一)市区街道环卫保洁服务精细化

全市7个街道中心城区统一纳入市区环卫作业外包服务项目,分为东西片区。东片区由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普宁市泓联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西片区由深圳市升阳升人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普宁市升阳升人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每年服务费用为8043.56万元。在保洁标准上,一级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每天清扫2次、冲洗2次;二级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每天清扫2次、冲洗1次;三级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每天清扫2次,每3天冲洗1次;四级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每天清扫1次。在日常保洁服务中,依据道路污泥、扬尘实际情况,适时增加洒水降尘频次,根据天气状况每天使用洗扫车辆冲洗,有效降低道路浮尘。市区统一环卫作业外包服务区域外,26个村(社区)自行实施外包清扫保洁或垃圾转运服务,17个村(社区)为非外包,由个人或村集体提供服务。

(二)乡镇场环卫保洁服务多元化

全市19个乡镇镇区与3个农场场部的清扫保洁或垃圾转运服务项目均采用外包形式。在村(社区)层面,19个乡镇与3个农场的283个村(社区)的清扫保洁或垃圾转运服务项目由当地自行实施外包,另外207个村(社区)为非外包,服务单位为个人或村集体。

(三)经费收支保障有力

全市乡镇场街道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处置项目运维经费总收入为9771.06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6425.73万元、镇级财政补助529.11万元、收取居民垃圾处理费2816.22万元;总支出为12318.92万元(不含中心城区统一外包服务费用8043.56万元),支出主要用于保洁费与转运或清运费。居民垃圾处理费基本由村级制定标准并收取,以每人或每户为单位,收费金额标准集中在每人每年10至50元、每户每年100至250元,一般由各村自行安排收支。此外,市财政每年相对固定支出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补助经费约6000万元、市区环卫作业统一外包服务费用约8000万元、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服务费用6000万元、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服务费用约1800万元、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服务费用约300万元,合计各项费用22100万元。

)生活垃圾清运监管智能化

市容环卫部门将日常巡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加大对城区主次街道、商业街区、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的督查力度。2025年以来共督查发现环卫作业质量问题1849个,整改率达到100%。推进智慧环卫建设,借助3D模型、GPS等信息化手段,及时、精准处理市容环卫问题。2025年以来采集立案量1904宗,派遣处置1869宗,结案1863宗,结案率99.6%。同时,专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全年常态化对各地农村卫生清洁和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督查。

四、生活垃圾转运能力持续提升

全市城乡基本实现垃圾压缩中转站全覆盖,淘汰敞开式收集运输方式,垃圾清运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目前,市容环卫部门正在申请上级政府债券,用于实施普宁市市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工程一期项目。计划对城区河东、水果市场等25座转运站实施改造工程,计划投资3375.06万元;对新坛三、秀陇等11座转运站实施改建工程,计划投资6832.87万元,工程总投资10207.93万元,申报项目文件已报送省发改委并获锁定。为进一步补齐农村环卫设施短板,还谋划申请上级政府债券实施普宁市乡镇片区垃圾收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建设项目,拟在全市18个镇、1个乡、3个农场改造2040个垃圾收集亭(收集屋);新建470个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22个再生资源中转站;新建11个垃圾转运站和改造现有22个垃圾转运站并配套除臭设备和压缩设备;新建10个厨余垃圾专用转运设施并配套厨余垃圾专用转运处理设备;购置电动保洁车、垃圾收集车、扫路车、吊桶压缩车等环卫作业机械化车辆设施988辆;构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总投资为26441.91万元。同时,财政部门每年拨付专项经费8000万元,按季度分配发放,每季度2000万元,根据各地生活垃圾转运终端处理量、人口数、转运距离综合权定核拨,由环卫部门制定每季度生活垃圾处理补助经费分配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给予各乡镇场经费补助,夯实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保障。

五、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有序开展

组织开展新一轮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取缔露天垃圾收集池。目前,市区统一外包服务区域垃圾收集点共310个,其中中型垃圾分类投放屋4个,2月12日以后增加了50个垃圾收集点。加快推进各地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改造升级,建设或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点(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辆,推动收集设施和运输车辆提标升级,使垃圾收集转运更加规范。

六、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近年来,普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级部门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制定了《普宁市市区环卫作业外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普宁市环卫工作督查办法》等,量化细化生活垃圾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考核评分标准,作为工作开展和考评的主要依据。

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

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揭阳市近年来关于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估通报中,我市持续保持第1名的领先位置。今年,在巩固提升大南山、流沙南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北、池尾和燎原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先后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五进”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2场次,参与志愿者9000余人次,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指引、折页7万多份,宣传服务群众5.5万余人。通过揭阳日报、普宁广播电视台等上级、市级媒体宣传报道153次。针对教育、卫生、住建等行业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23场生活垃圾分类骨干培训会,参训人员达5000余人。截至目前,城区七个街道75个小区共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807处;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设置分类果皮箱、垃圾桶等2487个;公共机构设置分类收集容器3950个,分类投放实现城区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电信大楼、兰花广场中型垃圾分类投放亭建成投入使用,今年谋划在市区七个街道规划建设20座中型垃圾分类投放亭,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总结经验,为全市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建设提供样板。

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的扎实推进,普宁市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环境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