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聚焦“五个突出” 推动“十四五”财政事业开新局
来源:中国财政 发布时间:2020-11-13 09:43:03 浏览次数: - 【字体:

        来源:中国财政


      “十三五”时期,广东财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财政改革发展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展望“十四五”,广东发展进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战略机遇期,全省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加快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为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突出“积极有为”,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这要求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向内挖潜,在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加力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兼顾强化逆周期调节和财政收支平衡要求,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保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力度积极的同时,大力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和使用绩效。“十四五”期间,广东财政将进一步强化“财为政服务”的政治意识,着力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

        一是加强发展规划的战略引领。强化党委、政府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提前研究论证各行业领域事业发展支出政策,推动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切实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持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发挥减税降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政府债券的撬动作用。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中央下达新增债券额度,优化债券投向结构,保障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突出“优化结构”,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把过紧日子的财政方针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短板等领域。“十四五”期间,广东财政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科学配置财政资源。

        一是坚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方位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科学制定支出政策,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探索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强化支出标准建设,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腾出财力办大事。

        二是重点保障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落实。紧紧围绕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省“1+1+9”工作部署安排预算。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大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等重大战略落实。

        三是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缩小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大事,落实民生兜底保障的政府主导责任。

         突出“加强统筹”,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面对“十四五”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制度设计,加大财力统筹力度,多渠道开源弥补减收,以财政平稳运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统筹财政收入组织管理。完善收入组织协同工作机制,坚持财税联动科学组织收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积极盘活处置政府资金资源资产,深入培育和拓宽财源,确保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大起大落。

        二是统筹预算收支科学配置。加强预算体系之间的统筹,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强地方预算资金与上级补助、政府债券等来源和项目的衔接,注重统筹兼顾和错位配置。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是统筹保障基层运转。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大省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并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缓解市县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增强市县托底保障能力,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和收支平衡底线。创新联系基层的方式方法,落实厅长联系基层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

        突出“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相关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依靠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来提高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一是预算改革更加突出创造性、引领性。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向全省扩展延伸、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谋划新一轮预算改革,以提升预算能力为核心,围绕资源配置、财力统筹、协同管理等领域重点突破,依托“制度+技术”为预算管理赋能,力争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牵引带动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二是财政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在巩固前期省以下财政体制“四梁八柱”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差异化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三是其他各项财政改革更加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持续推动绩效管理、税收制度、国库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监督检查等财政管理各方面的重要改革,坚持深化财政管理“放管服”,明晰权责划分,优化流程规则,确保各项工作“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

        突出“创新管理”,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充分发挥财政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就必须主动顺应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趋势,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财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十四五”时期,广东财政将把信息化理念贯穿到财政工作全过程,着力从业务、队伍、机关运转三个维度加强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支撑。

       一是业务管理以“数字财政”建设为支撑。运用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成果,实现省、市、县、乡四级预算单位“全省一张网”,在“同一标准、同一平台、同一系统”下开展全链条财政预算业务管理,对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核算等实施全流程监管,确保资金从下达源头到使用末端“有源可溯、有迹可查”,并为政府预算决策提供数据分析运用,为预算管理改革提供系统支撑。

       二是人才队伍管理以“智慧人事”建设为支撑。一方面,围绕构建“四横四纵六航计划”人才培养体系,以“财学”“财智”系统为支撑,开启智慧学习培训新模式,覆盖全省财政系统和省直预算单位,实现线上线下全管理、直播录播全功能、讲学考练全流程、人才培养智能化。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智慧人事管理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

       三是工作运转以“智慧机关”建设为支撑。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关于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转的部署要求,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机关运转管理信息化建设,协同推进智慧办公、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将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要求全面覆盖办文、办事、机关运转等各类日常工作,强化基础设施设备支撑,加快实现各项工作智慧化运转。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