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 | 普宁市以实施“大平台”提升行动为抓手 推动产业平台取得新发展、成为主引擎
来源:普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3-12-25 10:18:07 浏览次数: - 【字体:

  今年以来,普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揭阳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大平台”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系统布局、科学谋划,加快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强基础、优服务,着力建优建强产业平台载体,推动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全面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目前,该市6个主要经济产业平台规划占地共4.21万亩,入驻企业124家,计划投资约35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120亿元.

  一、聚焦提质升级,焕发崭新面貌。今年以来,产业转移工业园聚焦“产城融合、龙头带动”的发展模式,坚持完善功能设施配套,以高标准规划引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园区大发展,构建起三大主导产业加三大辅助产业“3+3”六大产业体系;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全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研究制定扶持奖补制度,引进生态智能印花一体化项目,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园区集聚发展效应,实现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今年1-11月,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0.24亿元,同比增长62.1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41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纳税2514万元;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实现工业产值38.62亿元,创造税收7800万元,同比增加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6倍,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注重完善规划,理顺园区机制。坚持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全面做好经济功能区规划“一张图”,统筹做好各园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深入贯彻省委“大平台”行动部署,谋划把科技工业园、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东部创新城打包申请广东普宁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资料已通过省商务厅党组审议,准备提请省政府审批。进一步选优配强各园区领导机构,理顺园区机构设置和优化人员配置,在重点园区采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积极尝试园区融资促建新路子。目前,产业转移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分别已有15、12家企业入驻投产,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已入驻有牌证印染印花、能源供给、污染处理等69家企业,实现园区纺织印染产业从生产到能源供应到污水处理的全流程投产;循环经济生态园、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及东部创新城各项细分工作逐步完成,已梳理铺排地块近千亩,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平台建设全面提速。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承载能力。用足用好产业园专项帮扶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持续优化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已建成园区的功能配套,完善园区市政路网布局和基础设施,盘活园区资源要素,加速园区产业承接能力提升。投入7.67亿元实施7个城区通产业园道路改造提升项目,里程达89.05公里,有效改善周边交通出行条件,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软环境”。深入开展土地征收整备攻坚“大会战”,成立8个由市领导同志挂钩的土地工作专班,启动4个重点平台和2个重要片区的土地征收整备供应管理工作,明确任务清单及时间节点,绘制园区招商用地示意图,为承接项目做好充足准备。

  四、强力招商引资,激活发展动能。严格按照“三贡献一高一强”要求,围绕各大园区主导产业,聚焦“补链、强链、延链”积极开展精准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争取招引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的跟踪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推动各个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园区新签约引进项目共18个,投资额达55.94亿元,其中产业转移工业园新签约的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4亿元,将高标准建设一批通用厂房以供租赁,有效缩短新入驻企业的投资成本和建设时间。目前,该市主要产业转移项目有普宁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及广东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医药集团公司合作的制药项目2个,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

  五、聚力攻坚克难,破除发展桎梏。市委主要领导坚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全力破解各项要素制约。各园区充分发挥“征地协调员”作用,妥善解决多个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全力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力促企业加快建设,早日建成投产。今年以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多措并举推进土地整备工作,首创司法公证和证据提存等方式,协商解决7家企业共612亩土地用地的历史遗留问题,扩征305.64亩工业用地;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全面做好企业生产用电用能保障,强力推动天然气价格下降,切实让企业减负担增收益,同时强化政银企对接,银行和企业的融资合作搭建平台,有效缓解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园区及相关主管部门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全面深化企业联络员制度,为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及重点项目发放“绿卡”,定期深入企业调研,深层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一企一策”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优质服务,全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