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贡献力量
来源:自然资源部、广东自然资源 发布时间:2023-10-17 09:4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贡献力量

  胡建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大战略部署”等重要论述,鲜明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科学指导、提出殷切希望。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来到位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作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广东自然资源系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各领域、全链条,奔着生态优先的方向笃行不辍、朝着绿色发展的道路勇毅前行,努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奋力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下好“规划棋”,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广东高标准编制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建了“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我们将持续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认真抓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组织实施,扎实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及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战略、重大平台的空间协同,加快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探索编制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加强南部海洋生态保护链、南岭生态屏障及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陆海生态廊道等保护修复工作,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二是守住“生命线”,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广东濒临南海,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在发展领先一步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陆海生态系统保护难度加大等挑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更为迫切、更加关键。

  我们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源头保护和修复治理相结合、政府投入与市场参与相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认真贯彻实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统筹抓好城乡一体绿化美化、绿色通道、绿美保护地、古树名木保护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山水工程”,全力推动南岭国家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和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两园两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重点把“国宝”红树林保护好,加快创建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完善红树林营造修复激励机制,推广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全面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海岸线占补、海岸建筑退缩线等制度,开展海岸线专项整治修复,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人和”的美丽海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洁的海洋环境、优美的滨海空间、宜人的亲水岸线的需要。

  三是算好“发展账”,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也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广东坚决贯彻全面节约战略,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我们将持续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落实好“增存挂钩”倒逼机制,大力推进“节地提质”攻坚行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有序推进珠三角9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以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旧村庄、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实施“旧村庄”改造和“工改工”双提升行动,推广“做地+收储”模式,提升低效用地再开发效率。坚持陆海统筹、疏近用远,全面拓展海上发展空间,积极盘活利用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大力推进海域使用分层设权、立体利用,引导集中集约利用近海、中海资源,支持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向深远海发展,促进资源要素配置更加科学、精准、高效。落实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全面推行“田长制”,坚持“以补定占”,打好“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收官战,稳妥有序推进补充耕地和恢复耕地,着力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人防+技防”动态监测监管机制,积极探索耕地布局调整优化,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考核激励机制,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四是用好“无形手”,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绿水青山蕴藏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要用好市场“无形之手”,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广东自然资源总量庞大、种类丰富,我们已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全面开展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基本完成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全省自然资源资产底数和“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建设”国土利用现状格局初步摸清,为做好“两山”转化奠定了基础。我们将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牵引,重点做好健全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建设、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等方面工作。同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各方活力,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