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市人民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首张城市阅读地图发布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9-08-21 16:28 浏览次数:- 【字体:

昨日,2019年度南国书香节阅读盛典上,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首张城市阅读地图。

为期五天的阅读狂欢嘉年华——2019年度南国书香节落下帷幕。昨日,《悦读·为祖国喝彩——2019南国书香节阅读盛典》(以下简称“盛典”)压轴登场,表演艺术家与市民共同诵读经典,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著名央视主持人鞠萍分享“悦读”心得,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传媒委员会主任詹秀敏等担任“阅读推广人”,现场揭晓“求索”、“奋斗”、“复兴”三大篇章“年度主题书目”。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首张城市阅读地图在盛典上发布,阅读地图由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出品,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受委托编制。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开局之年。大湾区不仅在经济领域承载着中国未来发展图景的希冀,在文化领域更是中华文化深延传统,接轨国际的先行军。而阅读,正是滋养一方文化气质的重要力量。

为探寻流淌在整个大湾区的阅读文化基因,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以相关部门官方数据为基础,并从大众点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以及新浪微博等渠道采集6万条图书馆、书店等阅读设施数据,以及13万条网民评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辅以手绘形式,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阅读地图。大湾区有哪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哪个区域实体书店多?哪里居民阅读热度更高……这些都可以“一图看尽”。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阅读地图上,每一个设施,每一个数据,都渗透、传递着大湾区独特的阅读文化凝聚力、发展力和创新力。可以预见,大湾区未来将有更多的融合共享阅读资源,将有更深入的互动交流,打造更美好的文化共同体。

阅读设施

珠三角有350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及分馆

如果说“要想富,先修路”说的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那么公共图书馆就是城市阅读文化发展的主干道。大湾区城市群在公共阅读设施上的投入巨大。来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数据显示,珠三角9个城市共有350家县级以上图书馆及分馆。香港康文署表示,香港有70个固定的公共图书馆,澳门公共图书馆官网上显示,澳门公共图书馆为15个。

每十万人口公共图书馆数量,衡量城市公共阅读设施相较人口的丰富程度。珠三角9市中,广州公共图书馆密度最高,每十万人口拥有1.29家县级以上图书馆(含分馆)。香港和澳门面积相对较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图书馆密度较高。

深圳绘本馆最多,广州深夜书店亮眼

早些年,受数字阅读和电商冲击,实体书店销售额、利润率与客流量出现下降,整个行业一度“哀鸿遍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阅读地图项目研究发现,与2018年对比,2019年珠三角实体书店发展略有回暖态势。

每十平方公里书店数量,反映城市实体书店密度,可以衡量城市的阅读活力。测算发现,香港、深圳、澳门每十平方公里书店数量位列大湾区前三,2019年这三座城市每十平方公里的书店数量均达到3家以上。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有8个城市数据在均值以上,仅惠州、江门、肇庆未达到均值水平。

各地实体书店发展各具特色。深夜书店是广州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特色。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现,广州书店每天平均营业时长达到12小时,其中24小时书店在大湾区中最多,总体占比近两成。近年,无论家庭还是社会,亲子阅读热度攀升,承载着推广亲子阅读的儿童绘本馆也如雨后春笋。深圳绘本阅读馆发展迅速,绘本馆数量占大湾区近三成。香港书店密度在大湾区中最高,二楼书店反映这个城市的文化肌理,狭小逼仄而多元丰富,他们默默坚守着富有港岛气质的中国文脉。

网友评价阅读设施,香港得分最高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大众点评、新浪微博上采集网民对各地公共图书馆、书店等阅读设施、资源的评价进行量化分析,数据量超过13万条。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评价中,香港得分最高,为89.1分,肇庆、中山得分稍显落后。实体书店方面,中山、香港、深圳、澳门、东莞等城市均超过86分,惠州、澳门和肇庆得分稍低。

项目团队从网友评论中提取权重较高的关键词,挖掘大湾区11个城市的阅读设施特点。广州阅读设施的网民点评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建筑漂亮”“书籍丰富”“文化净土”等;深圳的公共图书馆特点则是“建筑设计感强”“雅客气息”“公益共享”等;香港公共图书馆点评集中在“非常安静”“人性化服务”上,比如有网民点评,“太棒了,太喜欢了,不用办理借书证,游客都可以随便进入”。

佛山公共图书馆评价中,“绿色图书馆”评价突出,从网民评论关键词可以看出,佛山市民对图书馆的借阅、藏书到卫生环境再到办馆理念,都较为认可。不过,部分求知若渴的佛山人还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

阅读推广

民间阅读蓬勃发展 阅读推广各具特色

珠三角民间阅读推广组织蓬勃生长。阅读地图数据显示,东莞阅读联盟旗下读书会有约40家,佛山阅读联盟会员数量达到77家,中山阅读促进会会员62个,深圳阅读联合会会员单位106家……

各种读书会、读书沙龙,就像多棱镜,每个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折射并扩散出阅读之美。深圳民间阅读力量蓬勃发展,后院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等各具特色的民间阅读推广组织极大丰富了深圳阅读生活的样态。此外,深圳还有公益阅读推广人近1300名。惠州阅读界较为活跃,阅读推广呈现跨界发展的势头,如阅读与体育结合、阅读与亲子结合、阅读与旅游结合等,这种探索还在持续。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民间阅读组织发展面临困境,比如多数民间读书会主要依赖发起人及活跃参与者的热情,缺少必要的人力、资金乃至场地支持。在此背景下,广州的做法值得参考。前身是“广州阅读联盟”的广州公益阅读,采取创投项目的方式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全民阅读,2019年截至7月已支持了36个公益阅读创投项目。

民间阅读力量的蓬勃发展,既是对政府公共阅读基础设施的补充,也是对商业阅读活力发展的促进。随着民间阅读力量增多,它们日益成为联系公共阅读与民间阅读的重要桥梁。

阅读行为

珠三角居民年读6本书

港澳更多

根据调查,珠三角居民平均每年阅读纸质读物6.3本,其中广州居民数字阅读量最高,港澳相关数据显示,两地受访者阅读量略高于珠三角。香港2018年的全民阅读调查显示,68.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阅读过印刷书籍,每个月阅读书籍数量中位数为2本。澳门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受访者每年平均阅读书籍数量为8本。

同时,珠三角的成年居民平均每天阅读纸质读物41分钟,高于广东省均值35.9分钟,而珠三角九城居民的纸质读物日均阅读时长又皆领先于全国居民的20.38分钟。

结合珠三角有关市民阅读习惯的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广州和深圳的市民最爱读书,无论在纸质书的日均阅读时长还是年均阅读量上都是珠三角9个城市中的前两名。尽管电子读物来势汹汹,大部分居民仍将纸质读物作为深度阅读的重要选择。调查显示,学历与纸质阅读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博士学历居民接近五成日均阅读纸质读物半小时以上,逾两成阅读一小时以上。对于本科学历居民而言,这两个数字则是三成和不到一成。

深圳青睐经管书籍

港人多读文化小说

泛阅读指数主要反映居民对阅读类话题的关注度及阅读范围的广度。珠三角地区中,深圳、广州泛阅读指数分别为11.59、11.45,排名占据前二。值得注意的是,泛阅读指数较高的城市,其居民社会阅读活动参与率一般也较高,广州、深圳、佛山的社会阅读活动参与率均超过了50%。从关注阅读话题来看,一年一度的阅读盛会南国书香节,广州、深圳和佛山网民关注度居前三。

珠三角9个城市居民阅读话题各有偏好,最爱读财经类话题的是深圳居民,而最爱国际、体育以及娱乐类话题的是广州人,肇庆市民偏好阅读三农、育儿和文化类,最爱看美食类资讯的是中山人。

京东商城提供的数据亦印证,深圳用户阅读“上进心强”,购买最多的书籍是经管类书籍,广州、东莞和珠海则青睐治愈系小说。香港全民阅读调查数据则显示,市民偏爱文化小说,2018年近26%受访者称自己阅读文化小说更多,其次是保健养生烹饪类书籍。

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城市阅读数据

广州

每10万人口公共图书馆数量 1.29家

/大湾区均值 0.62家

每十平方公里书店数量 1.51家

/大湾区均值 0.86家

成年居民纸质读物阅读量 8.12本/年

/珠三角均值 6.26本/年

广州公益阅读2019年支持了

36个公益阅读创投项目

深圳

每十平方公里书店数量 3.54家

/大湾区均值0.86家

成年居民纸质读物阅读量 7.12本/年

/珠三角均值6.26本/年

成年居民纸质读物阅读时长 50分钟/天

/珠三角均值 41分钟/天

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员单位:

106家

香港

每十万人口公共图书馆 0.94家

/大湾区均值 0.62家

每十平方公里书店数量 3.8家

/大湾区均值 0.86家

七成香港人

有阅读纸质书的习惯

澳门

每十万人口公共图书馆 2.38家

/大湾区均值 0.62家

每十平方公里书店数量 3.5家

/大湾区均值 0.86家

2015年有阅读习惯的市民

平均阅读书籍

8本/年

网友评论

省立中山图书馆中的院子里,都是老人和孩子在看书和晒太阳,他们并没有把看书这件事看得多么神圣不可亵渎,而在我看来这就是热爱读书的本质,让读书这件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底蕴不一定是过去的历史,也可以是现在的努力创造。如果惠州能有更多图书馆这样沉淀文化的地方,这个城市会走得更远。

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私人住宅都好小,但公共空间却非常舍得。图书馆非常宽敞,环境清静舒适,藏书丰富,让人可以自由自在沉浸于巨大的知识海洋之中。

澳门的建筑都美得像艺术品,图书馆也不例外。身处这些年纪可能比我还大的藏书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古典承托出的现代,烟火市井庇佑着的净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把百姓“请进来”,考验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建设,是江门的一项创新举措,让阅读在侨乡人民生活中触手可及,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

数据说明:

珠三角9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量统计口径为县级以上图书馆及其分馆,数据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香港数据来自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澳门数据来自澳门公共图书馆官网;书店数据采集自大众点评网、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互联网平台,未含书报亭等;地图上珠三角博物馆数据来自广东省文物局最新公布的广东省博物馆名录,香港数据来自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澳门数据来自澳门文化局。

编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全民阅读研究中心

统筹:邹莹 内容团队:凌慧珊 冯浩鹏 罗韵 杨小旻 李润泽子 袁炯贤

设计团队:刘寅杉 张许君 李毅然 沈淑婷 李蓓 林军明 吴怀宽 陈婷 林泳希 严丽萍

技术团队:杨博文 谢锦恒 占华平 郑冰蓉 技术支持:智媒云图 视频团队:曾俊豪 叶秋艳 李伟君 实习生:丁畅 余根芳 田淑莹 温清 陈远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