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祖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旧址位于普宁市南径镇白暮洋村南老里门牌0069号。
杨氏祖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旧址) (来源:广东文明网)
1945年2月,揭阳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发展到120多人。3月8日,揭阳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由林美南、曾广带领,与潮普惠南抗日武装队伍会合于普宁牛血坑村。3月9日,队伍转移到南径白暮洋村,在杨氏祖祠宣布成立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林美南任党代表,王武任队长,曾广任政委,林川任政治部主任,谢育才任军事顾问,张珂敏任军需处主任。游击队下设两个中队、一个短枪班。11日晚,游击队开赴大南山的锡坑,在大窝村设立司令部。13日,游击队公开发布《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宣言》,阐明游击队驱逐日寇、光复家乡的任务,团结和联合一切抗日党派、抗日武装、抗日人民团体,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共同对敌的方针。3 天后,游击队主力开进大南山锡坑、樟树坪、大窝等村,开展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抗日武装斗争。
6月初,根据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决定,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林美南任党代表(不久后改任司令员兼政委),谢育才任军事顾问。6月底,韩江纵队在普宁流沙举行成立大会,公开宣布韩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下辖三个支队),同时宣布成立第二支队,林川任支队长兼政委;8月初,第三支队在揭阳粗坑村成立,古关贤任支队长,曾广任政委;8月13日,在揭阳县的小北山成立第一支队,周礼平任支队长兼政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5日,侵犯潮汕的4000多名日军缴械投降;9月28日,日本第23军司令田中久一的代表富田直亮在汕头市签署降书,至此,潮汕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杨氏祖祠建筑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80平方米。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旧址于1961年10月被普宁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普宁县 文物保护单位,1999 年9月被中共普宁市委、普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普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