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是各地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阶段以来,普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揭阳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部署,聚焦“高端化”精准引才、坚持“全方位”系统育才、立足“干成事”科学用才、持续“优环境”用心留才,充分释放“千里马”奔腾的强劲动力,为服务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创百强、上千亿”奋斗目标和奋力建设繁荣开放的“商贾名城”、多元融合的“创新之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拓宽引才渠道,向“千里马”抛递橄榄枝。人才者,求之则愈出。普宁市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紧扣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健全引才激励政策,让更多的人才集聚起来、满怀期待。一是党管人才合力持续加强。坚持把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作为做好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优势,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普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更好地统筹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人才服务政策不断优化。在执行落实好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参考先进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普宁实际,研究制定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探索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高层次人才的意见(试行)》,集中力量培养和引进重点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努力将普宁打造成为吸引人才的高地、人才创新创业的福地。三是人才引育规模日益扩大。坚持靶向引才,围绕普宁市三大支柱产业实际和人才需求,公开招聘60名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专员,积极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精准引才。瞄准乡村人才欠缺短板,采取“线上考试+线上面试”等方式招录84名乡村振兴急需人才,为普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聚了一批年轻、急需、实用的人才。坚持多方引才,各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组织前往珠三角及全国其他高校聚集的城市,加强对博硕士等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截至目前,全市具有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已有500多人。
厚植育才沃土,为“千里马”打造栖息地。栽下梧桐树,方可引来金凤凰。近年来,普宁市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培养人才,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确保人才留下来。一是积极营造识才用才的用人环境。针对医疗卫生人才,着重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招聘、外出进修、岗位自学、上级对口支援免费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传、帮、带等形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为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学科带头人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如2022年8月引进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黄雪钦同志,其在汕头市多家三甲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30年,是粤东地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同年12月将其提拔为普宁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副院长、普宁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树立了良好的识才用才“风向标”,努力达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效果。二是积极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针对教育人才队伍,积极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做好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研培训和校本培训,促进人才专业化成长;开展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遴选工作,发挥名师、名校(园)长带动辐射作用;做好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审工作;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三是积极营造育才培才的培训环境。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县镇两级党校举办“全市项目谋划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申报”“统计工作业务”“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等专题培训班,增强镇村经济人才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本领。围绕乡村振兴需要,指导职业培训机构探索校企双制联合培养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力度,不断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实施。至目前,全市共打造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揭阳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个。2022年,各培训基地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500人,培训“粤菜师傅”464人,“南粤家政”技能人才1175人。
构筑留才洼地,为“千里马”按下保障键。为做好“拴心留人”这门学问,普宁市全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及时帮助人才解决生活配套保障和福利待遇问题,切实做到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一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促进产业发展“1+1+12”政策体系文件和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及时更新发布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激发人才创新积极性。截至目前,共有2家企业入选省“扬帆计划”创新团队、1家企业入选揭阳市级创新团队,5名人才入选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人才获省人才项目配套资助,有力提升企业人才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二是完善晋升激励机制。制订出台《普宁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规程》等配套文件,不断拓展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破除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晋升的“天花板”,充分调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简化优化专业技术评审经办流程,服务指导本市各初、中评委会的评审工作,培育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截至目前,普宁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万多人,其中高级职称3千多人,中级职称1万多人,初级职称1万多人。三是完善服务激励机制。统筹调配各类资源要素,从资金扶持、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不断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为普宁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2022年,共为98位高层次人才发放租房补贴,为62位博硕士和33位急需紧缺人才发放生活补贴,让人才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搭建用才舞台,为“千里马”铸就新天地。人才发挥作用,需要舞台,需要载体。普宁市积极发挥平台载体效能,让更多的人才通过平台追求事业突破,在竞争中促进地方发展,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愿意在普宁扎下根来。一是打造县镇人才驿站。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普宁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农业和食品、电商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成普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10个镇级人才驿站,助力培养本土人才,协助开展柔性引才,推动人才资源汇聚,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自去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各级人才驿站举办了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班、人才政策宣讲等一系列活动,累计开展人才培训、企业调研和人才座谈等各类活动134场次,参与人数达八千多人次。二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普宁市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摸清各领域人才的底数,不断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和本土人才信息库,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人才之间的高效沟通服务渠道,致力用科技手段更好地管理服务、跟踪培养各类人才,为精准用才提供支撑。目前,共收录各类人才信息25173人和企业信息14019家。三是建设人才科研平台。加大对全市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舞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博士工作站1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4个、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创业孵化基地2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1家。
【供稿单位】中共普宁市委组织部
【频道编辑】陈冰青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