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普宁市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对接群众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同时,促使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显成效,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近日,笔者走进普宁市有亮点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沉浸式感受文明潮涌的普宁魅力。
朗诵之声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尚
“边关的太阳升起来了,万里长空碧蓝如洗,那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月亮照耀在加勒万河谷之上,冰封的河水解冻了,发出叮叮咚咚的流淌声,那是英雄的战士最后的诉说——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当来自普宁市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的林小露用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声音诵读《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片段时,话音刚落,在场观众无不热烈鼓掌欢呼。
这是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诵读经典碰撞出来的奇妙火花,也是普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孵化培育出全面促进广大党员群众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截至目前,与经典同行的“文明实践在普宁——诵读经典”活动已举办28期,时间跨越三个春夏秋冬,服务群众超过200万人次,为引领公民提升文明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据了解,该品牌项目每期活动紧紧围绕普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节点,结合实际制定赛事工作方案;参赛对象涵盖全市29个乡、镇、场、街道各行业的老中青少等群体;诵读内容精彩纷呈,多为原创佳作、华美诗章;诵读者或两两搭档,或三五一组,并辅以伴奏或伴舞等形式;诵读过程中饱含情感高潮迭起,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抑扬顿挫、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清丽婉转、有的高亢激昂……大家用自己的声音与激情,向听众传播文字的力量,传播中国的声音,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习、诵读、传承。同时,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拉近与听者的情感距离,使听众与之产生感情共鸣。
活动举办三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爱党爱国的情怀,为普宁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点亮全社会文化素质提升的明灯。
志愿服务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在普宁市,有这样一支队伍涌动在基层。她们以“巾帼红”迎着“党旗红”成为文明新风的先行者、人民安全的守护者、卫生健康的把关者、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她们频繁开展线上家庭教育关系协调等工作,化身为“我的家园我守护——厝边大姐”志愿服务队,成为群众身边的“银亲戚”。这就是普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队伍的生动写照,她们在普宁的街头巷尾,用各类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据了解,普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目前,普宁市已组建市级志愿服务总队1支,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组建“8+N”志愿服务队11支(其中常备队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3支),由市分管领导担任队长;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各乡镇场街道,各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721支,由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队长,志愿者人数14878名。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我的家园我守护——厝边大姐志愿服务队”29支,志愿服务者总人数超1.5万人。
从干净整洁的街道到井然有序的交通路口,从敬老助老的情暖福利院行动到奉献爱心的志愿支教,从便民利民的广场市场到为民惠民的实践站所……如今的普宁大地,志愿服务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各个角落,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成为普宁最亮丽的底色。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接下来,普宁志愿者们将继续活跃在城区每个角落,用真诚的笑脸和热忱的服务,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走心;诵读爱好者将用拿实力传颂经典,继续引领文明新风尚感化人心,不断推动普宁建成繁荣开放、多元融合、崇德向善、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