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普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场(扩大)报告会举行
11月24日上午,“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普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场(扩大)报告会举行,邀请揭阳市“双百”活动宣讲团专家、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李国波作专题辅导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丽梅,市政协主席吴汉通,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黄创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徐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钟德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朝阳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江照明主持。 报告会上,李国波以《深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打造普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题,结合营商环境条例核心要义,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情况、重点解读、贯彻执行的意见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阐释,内容翔实,讲解细致,重点突出,对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会议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揭阳市委和普宁市委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实际工作之中,确保每一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法治能力。要坚持以法治为保障,着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其他领导同志;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等参加报告会。 资讯二 我市召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月一主题”现场推进会 11月24日上午,我市在大坝镇召开全市“百千万工程”“一月一主题”现场推进会。市委副书记何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邓文,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熙,副市长陈贤清,以及市有关部门、相关专业镇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活动中,市领导一行先后来到大坝镇马厝宅村农庄园、大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大坝镇平林村,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现场参观,详细了解大坝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党员联系户”网格化机制、积分制工作情况、马厝宅村农庄园打造及迎春花卉展筹备工作情况、大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以及平林村集体建房项目推进情况,深入考察阶段来大坝镇充分发挥“专业镇”优势、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实际成果,并就有关项目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具体要求。 何亿强调,各乡镇各部门要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机遇,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工作部署,结合本月现场推进会“专业镇”主题,将专业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现代农业、绿美建设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集聚效应,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探索特色专业镇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同时要通过现场学习交流,互相借鉴优秀经验,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力促“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实效。 资讯三 东莞市组织媒体采访团到我市采访帮扶协作工作 为系统挖掘、提炼总结东莞对口帮扶揭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百千万工程”在东莞揭阳两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中的落地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11月23日下午,东莞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组织中央、省、市有关媒体采访团到我市开展采访报道。 采访团一行实地参观采访了普宁市富村商贸有限公司、普宁市富民贸易有限公司、大坝镇农庄园和大坝镇美食街,通过大坝镇主要负责同志的现场介绍,实地感受等方式,了解东莞对口帮扶揭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发展前景等。大家边走边看,并认真记录、采访。 近年来,东莞市驻我市大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聚焦重点,积极落实帮扶措施,大力实施“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来合计谋划项目43个,获批帮扶资金总共4705.3万元。目前已竣工验收27个,帮扶资金支出共3122.6万元。基建方面,着重打造镇中心美丽圩镇示范带,打造了大坝镇美食街,打通九江村、杜香寮村、马厝宅村交通堵点;对镇、村主干道进行修缮,开展三线整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大坝镇特色农业,在华东村打造1000亩的好鲜原种植基地和粤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在马厝宅村统筹撂荒耕地300亩打造大坝镇农庄园农文旅项目,谋划推进平林村集体建房(幸福花园),在铁山洋村谋划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引导成立村集体参股的富村、富民公司,着力打造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资讯四 我市举行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暨培训活动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更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法依序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工作。11月23日下午,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暨培训活动在市文化馆举行。 记者了解到,经申报、现场考察审核、评审、公示等程序,确定了谜语、广东汉乐、潮州音乐、普宁英歌、潮剧、木雕、普宁嵌瓷、西陇灯笼制作技艺、剪纸、普宁根雕、普宁大扬美糖葱薄饼制作技艺、贵政山茶叶陶罐、普宁白水磜炒茶制作技艺、普宁大长陇南糖制作技艺、普宁豆干制作技艺等项目的25名传承人为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场领导为他们颁发了证书。 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情况。据悉,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非遗项目51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5人,我市把保护与传承非遗作为推动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消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认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非遗传承人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承担哪些义务”等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大家探讨交流如何当好一名非遗传承人,希望大家依法依规开展保护传承工作,与时俱进,大胆借鉴,勇于创新,共同推动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