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湖镇镇区,东马路承载着万家烟火气。然而整治前,这条交通要道却是另一番景象:人车混行如潮,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界限模糊,尤其在东马路与引榕南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及河头村道口,剐蹭事故频发,让周边村民苦不堪言。“每次骑车经过这个路口都要捏把汗,生怕被擦肩而过的汽车剐到。”村民张大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近期,普宁市人大常委会推出的民生微实事“上码说 立马办”工作改变了这一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大姐扫码给人大代表留下了“希望完善东马路安全设施”的留言。让她惊喜的是,这条建议迅速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闻"码"而动:代表履职跑出加速度
镇人大主席团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后,人大代表联合交警中队、镇主要领导、村治安大队等成立专项工作组,次日便开展实地勘查。经测算,东马路沿线存在至少五类安全隐患:标志标线模糊、路口视距不足、人行道缺失、减速带缺失、交叉口标志牌缺失等,其中在勘察当天先后就发生了2起人车冲突。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人大代表现场办公会上,镇人大主席掷地有声。三天后,东马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纳入镇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库优先实施,设计方案由政府相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个别群众代表议事讨论,最终形成整治方案:增设震动式减速带4处,增设彩色人行道2处,增设爆闪警示灯2套,增设各类标志牌7套,完善各类图标、标线、字样、箭头等。
全周期跟进:民生工程经得起“显微镜”检验
施工期间,人大代表化身“监督员+联络员”。一方面协调施工方优化工期,将原计划8天的工期压缩至5天;另一方面通过联络站微信群实时播报进度,邀请20余名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监督工作进展。“斑马线位置要避开排水井盖”“设置减速带要尽量噪音避免扰民”“交叉口标志牌尽量安装在显眼位置”等3项细节优化建议均来自群众线上反馈。
4月初,焕然一新的东马路如期亮相:道路中心线与左右边线笔直并行,彩色人行道鲜艳夺目,非机动车道与行车道界限分明,震动式减速带排列整齐,各类标志一目了然,行人、车辆井然有序。整治后该路段交通事故发生率如预期般明显下降。
“码”上见效:全过程民主焕发治理新活力
东马路改造的漂亮仗,只是里湖镇开展民生微实事“上码说立马办”工作的生动注脚。去年来,镇人大主席团按照普宁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在全镇25个村(社区)赋予专属二维码,构建起群众“发声提议”、代表“收集转交”、政府“迅速响应办理”、人大和代表“监督并答复”、人大代表联络站“归档整理”的闭环治理。据初步统计,去年以来,里湖镇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累计接收民生建议54条,办结率100%,涵盖人居环境整治、道路修缮等高频事项。
“过去反映问题要层层转达,现在扫码就能直通代表。”外卖骑手小陈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这种“指尖上的民主”不仅让民生实事从“纸上清单”变为“地上答卷”,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正如镇党委书记所言:“二维码扫出的是民意,码住的却是责任与担当,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在里湖镇镇区,东马路承载着万家烟火气。然而整治前,这条交通要道却是另一番景象:人车混行如潮,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界限模糊,尤其在东马路与引榕南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及河头村道口,剐蹭事故频发,让周边村民苦不堪言。“每次骑车经过这个路口都要捏把汗,生怕被擦肩而过的汽车剐到。”村民张大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