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村位于普宁市区东北18公里处,在南径镇东部与汕头市贵屿镇接壤,人口约14689人,下辖1个经联社、3个合作社,设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3000亩,林地面积约15亩。现有种粮大户11户,5个专业合作社。辖区内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蔬菜,种植面积约3000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约2891亩,种植蔬菜农作物面积109亩。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阶段来,南径镇龙门村抓住“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契机,以人民群众所需所想为中心,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村各级党组织、全体干群同心同向、聚智聚力,构建起“建、管、用”为一体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绿美龙门。
一、党建引领,干群联动,齐抓共管谋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挂帅的龙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加强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并制定包片干部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级主体责任人及实施主体。二是建立网格体系。探索建立党员挂钩联系群众网格化体系,构建起全村7个党小组,由187名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服务2784户群众的三级网格化工作体系,发挥党员干部“探头”作用,密切与村民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保志愿活动,有效推动人居环境问题在网格内发现并解决,村民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反馈在网格内收集,至目前,该村通过网格化体系发现并解决问题 37个。
二、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农村旧貌换新颜。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美丽新龙门。突出本地历史人文和乡土特色,聘请第三方编制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建设龙门村外墙立面提升美化及河边改造工程和文化宣传栏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乡村风貌。二是清淤治乱,提升村容新面貌。筹措资金107万元,对龙门村龙兴里等域内沟渠进行全面清淤整治,确保供水排涝。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对南洋溪龙门段驳岸进行河道清淤、绿化提升和驳岸升级改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获得“广东省卫生村”称号。三是改厕治污,开启健康新生活。小厕所大民生,改厕是人民群众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一事。龙门村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为准则,按照群众接受、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总要求,根据村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集中程度等因素,统筹改水、改厕一体推进,将污水治理与厕所改造有效结合,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2套,改造户厕2136户、公厕2座,解决了污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问题。四是多措并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龙门围绕美丽圩镇建设,多方筹集资金1400余万元,对村内主街、巷道进行拓宽、硬化升级,升级改造3处文化小广场,实现了出行更方便、活动有场所。发动村理事会、乡贤各方力量,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打造鲤鱼地生态公园,被列入省级法治公园示范点候选名单。开展绿美行动,在村内掀起植绿、增绿小高潮,动员304人次参与植树,在曲王路、揭惠高速接驳线等路段,种植樟树、宫粉紫荆等900余株,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生态绿美龙门,使绿色成为龙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三、建管并重,数字赋能,常态管护创长效。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使龙门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何使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变村容村貌“一时美”为“长久美”,该村通过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推行智慧化“云监督”平台,不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一是健全长效机制。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促进整治工作长管长严、常态长效。制定龙门村乡村治理积分制推行管理办法(试行),试点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志愿活动中便可获取积分,通过“积分制”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踊跃参与到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村务中来,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将“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二是推行智慧监督平台。在上级纪委部门的指导下,全面推行使用智慧化“云监督”平台,宣传发动130名党员群众注册平台账号,对全域人居环境等方面问题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并提交问题,实现基础的事件预警处置、基层处置、数据可视化,后台推送给相关人员进行闭环整改,促使问题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落实整改,推动人居环境治理提“智”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