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耕种制度和气候变化,福寿螺对水稻等农作物的危害逐渐严重。在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福寿螺螺卵孵化后稍长就会啮食水稻幼嫩主茎及分蘖,减少有效穗造成减产。目前我市水稻已大部分移栽完成,正是福寿螺对水稻危害的关键时期。
3月底至4月初,我中心到下架山镇和寮村、梅塘镇石鸟洋等田间调查,福寿螺不同程度发生,一般每平方米3-8只,严重田块幼、成螺聚集危害,每平方米17-30只;螺卵主要产于水沟壁和田埂,个别产于禾上,严重田块沟壁和田埂卵较密集,每平方米有卵22-35块。
防治福寿螺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农业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治理策略。为防止福寿螺进一步蔓延危害,各地要切实做好宣传防控工作,压低螺口基数,确保农产品质量、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现提出如下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一、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
1、在产卵高峰期采用摘除卵块,降低卵的孵化率,控制种群密度;利用福寿螺产卵特点,在田中插木桩、竹片等引诱其产卵并人工清除,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
2、在稻田进水口设置拦截网,阻止福寿螺进入。
3、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
4、稻鸭共育技术。鸭子是福寿螺的天敌之一,可以利用养鸭来控制福寿螺的繁衍速度;在幼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选择中小体型,鸭龄30天的免疫鸭苗,密度为20-25只/亩。
5、水稻秧苗期控灌、分蘖末期晒田,可有效减轻福寿螺危害。具体操作:插秧活棵至分蘖末期,采取浅水勤灌,保持田间湿润但无明水的状态;分蘖末期排水晒天5-7天。在螺卵盛孵期,初孵幼螺的抗性弱,适时排水晒田,降低幼螺的存活率。
二、化学防治
在水稻大田分蘖期每平方米成螺2~3只或每平方米卵块1~2块时进行防治,防治方法:(1)每亩用茶籽饼3~5kg粉碎后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2)亩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400~550g拌细土或化肥均匀撒施;(3)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60g,兑水20L喷雾。撒施化学药剂时注意控制水流速度,避免流速过快降低药剂效果,施药后7d内田间要保持3~4cm水层。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需补施一次药,不宜在稻渔综合种养田使用化学农药,药后7d内不可将田水排入河流、鱼塘。另外,杀螺药剂对人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用药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