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市人民政府
【登革热防控科普】| 登革热症状、传播与防控全解析
来源:健康普宁 发布时间:2025-04-25 16:15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气温逐渐攀升,降雨频繁,为蚊虫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为登革热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什么是登革热?怎么预防登革热?今天让我们就登革热的症状、传播和防控进行全面解析。

  一、登革热典型症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体温24小时内可达39℃以上,可持续3~7天。

  剧烈疼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剧痛。

  皮疹:颜面四肢可见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重症警示:若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明显出血、心动过速、肢端湿冷和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警惕!重症登革热可导致休克、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二、传播途径:伊蚊是罪魁祸首 

  登革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

  传播链:患者→蚊→健康人。蚊子叮咬登革病毒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他人。

  高发季节:夏秋季是伊蚊活跃期,但春季清理越冬蚊卵同样关键。

  三、治疗方法:无特效药,对症支持是关键! 

  目前尚无抗登革病毒特效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对症治疗

  退热止痛: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

  补液防脱水:轻症患者口服补液为主。适当进流质食物,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

  重症救治:出现出血倾向、休克等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输血、吸氧。

  重要提示: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四、防控核心:灭蚊防叮,全民行动 

  清积水:水养绿植、花盆托盘、闲置容器积水每5~7天换水或清理一次(蚊卵2~3天即可孵化)。

  防叮咬:安装纱窗、使用蚊虫驱避剂,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

  社区联防:配合开展“翻盆倒罐”运动,清除公共区域积水。

  旅行提示:前往东南亚等疫区需加强防蚊,归国后若发热请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