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市人民政府
普宁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来源:普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1-07-19 11:17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

图片

(2021年7月16日《揭阳日报》第4版)



这里有普宁老县城留下的文化底蕴,人文昌盛,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有英歌山工业园,聚集众多企业,工业发展后劲十足;这里有南溪水乡,美丽的景色留住人们的乡愁;这里有“蕉柑之乡”,有绿化苗木基地,“农”字文章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地处普宁北部的洪阳、里湖、梅塘、大坝、赤岗、南溪、广太等镇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新路子。



1

洪阳镇:探索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成功路


作为普宁老县城的洪阳,是一个农业大镇,特色农业突出,是“蕉柑之乡”和著名的“花果苗木之乡”。近年来,洪阳镇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商贸旅游文化名镇”为目标,团结协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该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做优特色农业;推进宝镜院蝴蝶兰、前山罗非鱼、仙步杨桃、西村甲鱼、林惠山柑橘、金丰番薯6个“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以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培育发展科学种养、农产品深加工、“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该镇在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方面成功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万花园目前已成为粤东地区规模大、特色强、档次高的花木种植基地和专业市场。花卉苗木产业不仅直接使洪阳镇5万多农民发家致富,同时带动周边近8万亩土地的花木种植,辐射揭西、榕城、潮阳等地。


与此同时,该镇整合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产业+旅游”。洪阳镇文化积淀丰厚,人文昌盛,名胜古迹众多。该镇依托交通便捷以及名胜古迹众多等优势,推广德安里、培风塔、方方纪念馆、城隍庙和文昌阁等精品旅游项目,并将连线南溪、广太开辟打造一条集文化、美食、休闲的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推进旅游、生态、文化等融合发展。


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该镇着力抓好民生工作,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该镇2020年投入1594万元推进9个美丽宜居村建设,新建了一批活动广场、主干道路、公厕、池塘等基础设施;投入1062万元实施洪阳镇集中供水工程,为8个村铺设自来水管道;完成5个村6条“四好农村路”共4.614公里的建设。同时,该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完成水吼小学校舍改建等项目;全面完成普宁市北部中心水厂项目的征地赔青等工作,有效地保障了项目正常开工建设。


2

里湖镇:做大做强茶叶、凉果两大传统特色产业


近年来,素有“百载商埠”美称的里湖镇把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实事,系统谋划、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全镇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了现实。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镇坚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致力做大做强茶叶、凉果两大传统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培育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在推动凉果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该镇从传承、保护、发展传统产业的角度出发,强化凉果加工行业监管,全面关停取缔小散乱凉果厂,通过扩建凉果废水集中处理站以及要求凉果厂自建凉果废水处理设施、储污池等方式,有效治理凉果行业的废水问题。同时,大力扶持启发、康拜恩、创顺等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发展,辖区部分凉果企业凭借良好的制作工艺和严格的品质管控,成为知名品牌“良品铺子”“来伊份”的加工商。


在谋求茶产业振兴发展方面,该镇牵头成立普宁(潮汕)茶业商会,推动茶商抱团应对行业发展难题;引导茶商以市场需求和消费潮流为主攻点,及时调整扩充茶叶经营品种;多次开办电商培训班,帮助茶商掌握电商技术,通过“互联网+茶业”的模式开拓茶叶销售空间;连续四年举办茶文化节,大大提高了里湖茶叶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方面,该镇2019年至2020年有茶叶、蕉柑、肥猪、青榄、花卉等6个“一村一品”项目,传统茶叶种植逐渐走上规模化和品牌化道路,“白水磜炒茶”“五峰山绿茶”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普宁市绿程五峰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叶茶已经申报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普宁市雾中天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炒茶产品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认证。


在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方面,该镇扎实推进普宁市重点项目广东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盛世田园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石牌片区丰沛的温泉、山地资源,培育了以橡园温泉、荔园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服务产业,打造了龙兴下营网红村,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

梅塘镇:全力打造普宁西部生态发展区


近年来,梅塘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稳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子。


该镇致力于产业振兴,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依托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以及作为普宁市农业技术示范镇等资源禀赋优势,逐步打造了景光“杨梅”、社山“通心菜”和大东山、涂洋、高埔“青榄”等特色农业产业。至2021年,“一村一品”项目增至9个。其中,普宁市芳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普薯32号、涂洋果林场冬节圆青榄被评为“普宁市十大农特产品”。社山村全村通心菜种植面积达5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全镇通心菜种植面积达1200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创造了400多个就业岗位,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同时,梅塘镇致力于改善民生,民生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该镇作为普宁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角度,围绕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按时保质完成了汕湛高速公路8公里梅塘段建设,梅塘出入口已建成通车,与辖区内国道、省道和“四好农村路”、引榕南路等主要道路形成“三横一纵”的主干路网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该镇还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全面建成梅塘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夯实;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此外,梅塘镇还致力于农旅融合,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局面。该镇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融合;挖掘保护溪南木雕、石鸟英歌舞等民俗文化资源,整合溪南古村落、社山浴龙岩、泗坑白水岩等自然人文资源,推动景光村石空山生态园、大东山村农科院小城绿园等景点成为群众节假日打卡点。同时,该镇通过厚植生态优势,激发梅塘绿色动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美誉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持续吸引八方来客。


图片

连续举办多届茶文化节,提高普宁茶业影响力。

       

4

大坝镇:依托英歌山工业园全力打造产业强镇


大坝镇位于普宁市区西北部,毗邻市区,普宁市英歌山工业园坐落于此,交通快捷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大坝镇夯实党建,优化生态,抓好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夯实党建基础,筑牢思想根基方面,该镇重点推动全国首批县级红色政权——位于九江村的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修缮工作,揭牌成立大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旧址建设成为揭阳和普宁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450多万元,打造一批党建主题公园、文化广场,营造浓烈的党建氛围;开设“康庄大坝”微信公众号,成为普宁市最有特色的政务公开平台之一。


在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大坝方面,该镇打好打赢练江、榕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应纳尽纳”;强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以平林村为示范点的大坝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垃圾日清”工作,建设大坝镇生活垃圾压缩站,推行镇区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


在保障民生福祉,惠及群众生活方面,该镇大力推动普宁市政府2019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大坝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至目前该项目征地工作已经完成,主教学楼等建设正积极推进中。同时,该镇打造“大坝菜”特色农业品牌,探索规模化种植、市场化配送的农业生产模式。


在善用网格智治,建设平安大坝方面,该镇成立10支网格服务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平安建设责任网;设立视频监控网络管理平台,将镇区和各村(社区)视频监控接入上级政法部门智慧平台,初步实现主要通道、重要路口及治安复杂区域24小时视频监控全覆盖。


该镇表示,下一步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产业强镇;要加快推动太兴村“红脚芥蓝”、九江村“豆酱姜”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要抓好练江、榕江综合整治,抓紧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勾勒大坝镇红色文化版图。


5

赤岗镇:下足功夫做好“农”字文章


近年来,赤岗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发展、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等工作,带领全镇广大群众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赤岗山“龙鳞(玲珑)”“风吹寮”荔枝、双枝山“红脚芥蓝”、上洞韭菜花、埔下豆干等特色产业,下足功夫做好“农”字文章。特别是近年来,成立“荔枝技术咨询处”“玲珑荔枝专业合作社”,加强荔枝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荔枝产量和质量;打造“赤岗山荔枝生产技术试验区”“双枝山蔬菜种植基地”,强化优质种苗繁育,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该镇坚持党员带头、全民参与,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全力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据悉,该镇于2017年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清理拆除露天废旧老厕所,新建卫生公厕64座;高位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强力清理拆除洪棉公路赤岗段、陈厝寨兴华路段等4120多处的违章构筑物;深入推进河流综合整治行动,对赤岗中河开展了30年来最大力度的集中整治行动,并在沿岸植树绿化,打造沿河生态景观带;以点带面,建设五福屿党建主题公园、赤岗山村文化公园、仙洞村生态公园、西林西隐湿地公园等,打造赤岗山、双枝山、张厝寨、杏芝围、五福屿、青屿、仙洞7个美丽宜居村,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五福屿村获“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该镇持续补短板、强设施,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悉,该镇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完成青屿小学改建工程;稳步推进赤岗山小学改(扩)建工程,投资2888万元建设教学楼、科技楼、幼儿园、礼堂等主体工程和配套文体设施;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陈厝寨兴华路改建工程;全力推进双枝山安居楼工程,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设安居楼并配套农贸市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图片

依托优美水乡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6

南溪镇: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农村电商新业态


南溪镇南面为山、北面为江,中部溪流密布,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湿地公园”。该镇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南溪水乡”、南岩古寺东方玉佛国风景区、杨石魂故居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旅游景点远近闻名。


该镇主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依托南溪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积淀,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独具各村特色的乡村风光。为此,该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雨污分流、控停拆违等基础性工作,以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产业发展与增收、基层治理与长效管护为重点推进建设示范村各项工作,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品村1个,美丽宜居村15个,干净整洁村27个,采取串点连线成片的建设思路,以南溪村生态水系风光、新溪村宗祠文化传承、北溪村桃林种植产业、钟堂村红色老区精神、登峰村玉佛禅宗圣地为重点,对沿途2000户以上的现有农房进行整治提升,形成了一道美丽乡村风貌带。近年来,南溪镇被评为“普宁市十佳自然景观”;新溪村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古村落,获评普宁“十大美丽乡村”;登峰村当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南溪镇水乡游荣获第二届“广东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除了乡村旅游业,该镇紧扣“产业兴旺”目标,高质高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蕉柑、淮山、花卉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扬美村嘉宝果、三福村番茄、北溪村桃树等种植产业项目成功入库,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该镇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开发创立优质农产品品牌,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普宁南溪水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通过旅游元素把各村原本零散的产业串点连线成农业生产、观光体验等高附加值产业,增加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


7

广太镇:做大做强绿化苗木传统产业


近年来,广太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步伐,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高,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广太大地徐徐展开。


据悉,该镇以改善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坚持示范引领,做活“农”字文章,积极挖掘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基础较好、文明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好的村庄,着力打造大寮村、潮来港村、山后村、平宝山村等有特色、有档次、能示范引领的精品村,形成了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示范引领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绿化苗木作为支柱产业,是广太做活“农”字文章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该镇依托自身实际,着力发展壮大绿化苗木产业,既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对绿化美化乡村发挥积极作用。为做大做强绿化苗木这一传统产业,该镇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技术型人才的引进,通过技术手段缩小区域苗木企业发展差距,实现全镇绿化苗木产业整体发展;加快绿化苗木种植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发挥地方苗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镇域绿化苗木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搭上“互联网”快车,形成“公司+种植基地+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绿化苗木种植贸易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该镇绿化苗木种植总面积近1.5万亩,全镇近9成劳动力从事绿化苗木行业。


与此同时,广太镇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该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立足长远夯实人文底蕴;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加快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夯实公共基础设施,从交通、环境、居住、文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图片

产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吸引了一批现代化企业入驻。


相关附件: